发布时间:2024-08-01 15:28:58源自:http://www.yancollege.com作者:仰望免费范文阅读(0)
高一语文《前方》优秀说课稿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总归要编写说课稿,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《前方》优秀说课稿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一、说教材
《前方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“月是故乡明”第二板块“乡关何处”中的第一篇课文。曹文轩的《前方》承接漂泊的旅人,叩问“乡关何处”,从一副摄影作品入手,阐述人类不可克制的离家的欲望,离家终究要归家,家,不仅仅是生我养我的那方热土,更是我们精神的家园、心灵的归宿。《前方》直指人类精神无所皈依的生存处境,揭示了人类,作为人生苦旅者的悲剧性实质。
二、说学情
高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《想北平》、《我心归去》两篇关于“思乡”的散文,对“思乡”这一人文母题有了初步感知,已经初步具备赏析散文的能力,但对“家”的概念还停留在具体的层面,对精神层面的“家”的概念还不熟悉。学生第一次接触摄影散文,这篇文章立意上的别具匠心尚需教师点拨。根据新课改理念的要求,在老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下,学生能够积极而独立的思考,克服学习上的依赖性,共同完成教学任务。
三、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
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,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:
①知识与技能目标:品读课文,通过理解文中意义深远的关键词语和富有哲理性的佳句,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。
②过程与方法目标:学习文本研习的评点方法,并运用这一方法鉴赏散文。
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感悟柚子对于故土的眷恋情怀,理解作者对人生之旅独特的哲学思考,激发学生追求自己的“精神家园”。
教学重难点:抓住散文的文眼,理解和点评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和关键词语。
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主要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特点。
这是一篇饱含哲理的散文,语言比较含蓄概括,阅读此类文本重点要善于解读富有哲理的语言。从学生来看,高中生已经开始对人生、对社会进行理性思考,但是缺乏思考理论修养和思考的科学方法。因此,采用文本研习的评点方法,一方面可以吸取作家的思想营养,另一方面可以学习语文思维的一种方法:抓住关键语句,联系具体事例进行阐释;溯本追源,挖掘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,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。而课文又采取了文本和对话栏的方式进行编排,适合进行评点方法的教学。
四、说教法学法
「1」教法:课文中的语句往往兼有实指意义和虚指含义,布满了浓郁的思辨色彩,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呢?我的方法是:大处着眼,细部入手,从文本的个性出发,设置教学过程和步骤。具体来说,就是从摄影散文的特点入手,梳理文章的基本思路,抓住三个核心观点,多层次多角度来讨论分析,教师相机点拨,生成丰富的课程意义
2」学法: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,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,在文本创设的情景中进行对话,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,并做出评点,培养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的能力。
五、说教学过程「1课时」
环节一:温故式导入。具体导入语:初中时我们学过曹文轩的小说《孤独之旅》,领略了曹文轩对成长的思考,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摄影散文《前方》。
环节二:多媒体投影《前方》图片,介绍摄影散文的特点。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,兼有摄影和散文的审美特点,既有摄影艺术瞬间画面的震撼力,又具有散文展开联想和想象,自由运用语言的优点。设计这个环节意在介绍知识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。
环节三:听配乐朗读课文,并思考以下问题:
①本文是由摄影作品《前方》引发联想而写成,你从摄影作品中看到什么? 「照片是
一位印度摄影师所拍,画面上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和一群在旅途上的人们,给人最突出印象的是画面上靠近车窗的一位男子,手托下巴,两眼望着窗外,眼神里布满了对前方艰难旅途的惶惑和茫然。」该问题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兴趣,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。
②作者由摄影作品主要想到了哪些?如何安排写作思路?
作者联想的内容主要归纳为: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;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;人的悲剧性实质。
写作思路是:文章先由照片的画面入手,切入话题,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,最后又归结到照片上来,即“总——分——总”结构」据此文章可划分为三个部分:即第一部分为第一段,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,中间为第二部分。
这个问题设计意在练习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,整体把握文章。
环节五:研习文本,学习点评方法
这篇文章从摄影作品、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,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含义。对这些深刻哲理意义的理解,我们可以运用文本研习的评点方法进行解读。
1.介绍点评方法
文本研习的评点方法就是读者和文本、读者和他人的对话,也是一种交流,要求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去观照作者的文本,用作者的观点去丰富自己的学识,进而在批判地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,然后抓住关键语句、关键词语反复揣摩、分析、比较,写出自己对文本深刻含义及其作用的理解,并和他人交流。
教师示范评点1——4段。「通过提问题启发学生选择评点切入点和对关键刺激的评点思路」
①问题启发思路「切入点」:归家和离家有什么异同?
句子:“归家说明曾有离家之举,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。”
评点:分析离家的.和归家的共同点与不同点,提出“离家”的话题。这是从内容和作用进行评点。
②问题启发思路:没有加以前离家可以理解,那么有家以后又为什么离家呢?
句子:“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。”
评点:说明人们离家的根源,这是表明作者立意的文眼,文章主要围绕它展开叙述的,在写法上有反弹琵琶的特点。
2.师生共同点评
阅读5——7段,由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,师生共同评点。「提出问题、寻找与问题有关的句子、阐释句子、写出评点、进行交流」
①问题:为什么有的人坐在豪华的游艇上,舒适的飞机中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场苦旅?是从什么角度观照的?
评点:说明境遇舒适,但是心情并不快乐,一样是一场精神苦旅。这是抽象为人生旅途观照的。说他是一场苦旅是从心里疲惫说的。
②问题:为什么人“即便是还了家,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”?
评点:本文所谓“苦旅”其实是精神追寻的无尽无止而导致的人心灵上的无所凭藉。同样,“家、家园和家乡”也就是形而上的精神寄托,前方则是理想的召唤。
3.学生小组点评
学生分小组阅读第8——12段,并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,运用刚才学习的评点方法,在文本的对话栏里进行评点,然后将评点和同学进行交换阅读。
①问题启发思路:第八段中作者又从联想回到了摄影作品上来,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思路的转化?
第八节:“因此,世界上有了路”「回到摄影作品上来。由“前方”到“路”到“汽车”,完
成了从联想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过程。通往梦想的道路」
②作者怎样由照片转入对人生的思考?
明确:第9段由“路”着手,着眼于“路”与“家”和“前方”的关系,由日常的生活场景转入对人生「命运与内心世界」的思考。
③人类的命运是什么?人生苦旅苦在何处?
第10段:“人实质上是一场苦旅。”「论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,意味深长,通过引入《围城》里的汽车、丰子恺散文里拥挤的汽车最后抛锚,人们的焦虑、无奈和浮躁,点明寻求精神家园的心情。」
④如何理解“人生是一场苦旅”?「要点:有的人承受皮肉之苦,如照片上的情形、《围城》里的描写、丰子恺散文里的描写;有的人物质条件优裕,却承受精神之苦;有的人两者皆有。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磨难在人的一生中永远都摆脱不掉。」
⑤人的悲剧性实质体现在哪些方面?「要点:一是“人走向前方、到处流浪时,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家园。”、二是“人无法还家”、三是“即便是还了家,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。”」⑥“即便是还了家,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。”这一说法看似矛盾,该如何理解?
「前一个“家”指具体的家,一个“可以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”;后一个“家”指抽象的家,有“家的温馨和安宁”,是人心灵的寄托,精神的归宿。」
⑦“路”、“眼前和心中”的深层含义
“路”实指道路,虚指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寻;“眼前”指现实,“心中”指人的理想和追求。⑧既然人生实质上一场苦旅,是一场悲剧,那人类为何还有必要一直“向前流浪”?怎样来理解人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?
第11段:“人的悲剧性实质,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,而在于走向前方、到处流浪时,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、家园和家乡。”这里揭示离乡与思乡是个永恒的矛盾。引入古典诗词,表明理想的召唤下,追求精神家园的无止境,一种无奈的心境。
⑨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关系如何?
明确:第1节由摄影作品入手,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,说明“归家”和“远行”都是“在路上”,都与离家有关。结尾再次猜测摄影作品“前方”中人们的命运,扣住文章的写作缘由。首尾呼应,从浅层次的生活经历入手,上升到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发问。
10怎样理解这里的“家”和“旷野”?
第12段:“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?”「对于目的地的不确定,理想不灭追求不止,可是道路不平整,最终到达的是自己想要的境界吗?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的追求,可是不知道何时能达到目的地」
以上教学过程中,对于这些句子要求学生朗诵、品味和评点。
4.总结评点方法
①在全文主旨的观照下,选择角度,寻找感悟触发点,写出自己的感悟。
②选择角度要注意大处着眼,小处落笔。
③评点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。通常的方法有:练习具体事例进行阐释;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阐释;溯本求源,挖掘语言背后的东西。
作业:学生自选一篇带有哲理性的散文进行评点练习。
写作特点:
①、本文主要表达“家园之思”这一主题,但却从离家起笔,而离家是为了追寻理想,找到精神的栖身之所,也是为了回家,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。「板书:立意上反弹琵琶」
②、实写的只有照片上的画面,起到了线索的作用,而揭示文章内涵的主要由联想和想象来完成,体现了摄影散文叙议并用,虚实结合的文体特点。「板书:写法上虚实结合」
欢迎分享转载→ 高一语文《前方》优秀说课稿(高一语文说课10分钟范例完整版)
下一篇:返回列表